close

       如果說,讀書不為什麼,就是不讀不行,就是為了讀書有趣,咳,這更是落入虛妄,不得翻身。
       但這些雜質,好像難免隨時以各種化身在心裡蠢動,一下告訴自己為了這個理由再堅持一會兒,學有所成便有了自由;一下又跟自己說,那個理由值得你犧牲這一段時間埋頭在書裡,然後就可以做這個做那個,不再受束縛。所以,也許,在心裡質地純淨的那一刻,就是一下越過這些雜質,一下碰觸那似乎伸手可及的自由,不過,那更應該是一種更深遠的自由,世間的人事物都不再成為桎梏的自由,人心認知構造的侷限也幾乎可以超越的自由。在有書將讀未讀那一刻的寧靜。

        邱瑞鑾:《布朗修哪裡去了?一個普通讀者的法式閱讀》(台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頁170-171。
__________________

      蒙田《隨筆》第二卷第十章。他談讀書的這句話一定要引一下:「我在書籍中尋找的是一種歲月優遊的樂趣。」他說,他如果在書裡遇到難懂的段落,一次兩次都想不通就跳過,不為之絞盡腦汁,因為讀書在他是樂事。

      邱瑞鑾:《布朗修哪裡去了?一個普通讀者的法式閱讀》(台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頁244。
__________________

 
       波赫士說不定也會說福克納是個失敗的作家。不過,克菲萊克說的也許有道理,他說:「福克納這本書,只要你可以辨認出每個人物,你就可以自在的在迷宮裡漫遊。」所以,可能的辦法是,下次讀《聲音與憤怒》,最好就拿出一支筆圈出哪一句話是屬於哪一個人物,要不乾脆塗上顏色,把書本變彩色。

       邱瑞鑾:《布朗修哪裡去了?一個普通讀者的法式閱讀》(台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頁25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ttyjoy 的頭像
    cattyjoy

    cattyjoy

    cattyj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