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別人轉寄給我的,記得在某本書上也看過。如果有人知道出處歡迎跟我說,我會立刻補上)
飲食在瑜伽體系中佔有決定性的地位。這是因為食品的種類和質量直接影響人的肌體,和精神狀況。飲食不得當,也不對飲食原則進行瞭解,這樣便逐漸的對個人的肌體和精神產生了不良的影響,續而不良的飲食習慣使他的思想、行為、外在表現、自然而然的無法稱心如意。
瑜伽把食物分為惰性食物、變性食物、悅性食物。
惰性食物
是容易引起怠慢、疾病和心靈遲鈍的食物。此類食物對心靈有害,對身體無益。源自印度國王羅加的吃飯方式,據說在印度王室的飯桌上,通常要擺放五六十種菜餚,這些菜的烹飪是經過煎炸、烘烤的;有些使用了咖喱粉做調料,味道很濃;這些對瑜伽者是極不合適的,因為這會使他身體發胖,增加額外的體重,飯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會感到積滯怠惰,而性情易於激動暴躁。它包括:一切肉類、蛋、洋蔥、菇類、菌類、芥末、蔥蒜等,麻醉型飲料、煙草、毒品等一切有麻醉性可吸入用的和不新鮮、陳腐的食物。
變性食物
夠提供能量,有益身體但不利心靈的食物。經常使用會引起身心浮躁不安。如濃茶、強烈調味品、醬油、白羅卜、海帶、巧克力、可可、汽水、過多的香料和食鹽、辣椒,凡喜愛這類食物的人,大部分性格粗魯、脾氣暴躁、喜好爭鬥、固執己見。這類食物同樣不適合瑜伽者。
悅性食物
這類食物色香味美,富於營養,很少選用香料和調料,烹飪方法簡單。食用這些食物可以培養高貴的情操,使身體變得健康、純潔、輕鬆、精力充沛、使心靈寧靜而又愉快,有益身心。這類食物創造了更精細的、更敏銳的身體和精神系統。它包括一切水果、大部分的蔬菜、一切的豆製品、牛奶和乳類製品、堅果、溫和香料和適度綠茶,全部的穀類製品等。
觀察食物的屬性除了在種類上區分外,更應依據烹飪的方法,有時一種蔬菜也可以被做的變成惰性食物。瑜伽看重食物的品質和更富於營養,認為食物使人發胖是不正確的,這種極端的看法會對人產生有害的影響。
一個人如果按照瑜伽飲食方法安排自己的生活,她一定會達到減肥的目的或瑜伽者認為,為了身體健康,心靈的平靜,要多吃悅性食物,少吃變性食物完全不吃惰性食物,如果過量飲食等於食用惰性食物。屠殺後的動物無論怎樣處理,都無法徹底驅除死亡生命的「屍毒」;同時過多的食肉易引起癌症、高血壓和心臟病等頑症。人類各種特徵看來都於食果類動物類似,於食草類動物相似,人類的天性本來就不是趨向食肉的。
對於想要獲得靈性的人來講,素食是很有裨益的。一些堅果和種子的蛋白質含量和肉類一樣多,但卻不含有更多的熱量。只要綜合穀類和豆類,人們也可也創造出完全蛋白質的食物。素食的人較少產生便秘、痔瘡、高血壓,此外還擁有較長的生命,同時在老年時,能夠正常和正確的思維,明智的討論問題。瑜伽者舉例說:當老虎和大象打鬥時,老虎無法持續兩個小時以上,但大象可以持續戰鬥三天。
食物煮的不夠熟或是搗得不夠爛,便會產生消化問題,咀嚼食物越徹底,所得到的營養和能量越多。如果一個人想要減輕體重,但卻不想縮減食物,那麼它可以試試一而再,再而三的咀嚼食物,至少三十次以上。
上這種飲食要求只有很高級的瑜伽師才能做到的,就連張惠蘭也是提倡可吃一些奶製品。
- Dec 23 Fri 2005 23:12
【轉錄】瑜伽食物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