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部分的台灣人,
冬至吃的都是湯圓(包餡的湯圓、或者紅豆小湯圓)。
不過我們這的習俗比較特別,
冬至得先用湯圓、雞狗母、菜繭祭祖,
有的人家還會準備刈包(我們這的念法近似「胡椒包」XD)。
比較值得介紹的是「雞母狗」、「菜繭」。
以上這些東西都是能吃的,
雞母狗的吃法是蒸熟後蘸糖水食用,
不過也有許多人家純粹將它當祭品不吃。
菜繭則是蒸熟食用,外皮口感類似水晶餃。
雞狗母以糯米粉、在來米粉和水捏成家中禽畜的模樣,
取「六畜興旺」之意。
圖上的「六犬」(按:我想捏的是貓...)是在學校的冬至活動中我的初次作品。
回家拿給我爸看,
我爸說:「為什麼不是八隻?」
我:「因為麵團就只夠分六等分,八等分太小了。為什麼要捏八隻?」
爸:「因為『里見八犬傳』啊!」
我:「......」
圖中長型的食物即「菜繭」(用台語念法為「菜幹」)。
內餡有葷有素,
葷者則包蝦米肉餡、素者包花生。
照片中的菜繭是學校技藝班學生的成品。
刈包的皮很重要,
口感好的皮要像嬰兒皮膚那般吹彈可破。
內餡一般會準備鹹菜、滷三層肉、筍丁炒芹菜肉末蝦米。
我吃素,則包點鹹菜與馬鈴薯泥。
吃刈包時外婆總會準備一大鍋川木耳、金針菇湯,
口感爽脆的川木耳是一般市場的軟黏木耳不能相比的。
這樣清爽的湯,不來上四五碗不能盡興。
當然冬至我最期待的是紅豆湯圓,
熬煮軟嫩的紅豆、桂圓,加上自家做的軟Q湯圓,
暖腸溫肚的紅豆湯,
真是冬天最大的享受!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