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春光,昏昏沈沈地斜照在招牌上的陳舊金字上,給人一種好生寂寥的感覺。店裡,木棉的厚垂簾褪地泛白,連粗糙的縫線都亮了相。『唉,平安神宮的櫻花怒放,可是,我的心卻這般寂寞。』」
「兩旁的楠樹頂梢,槎枒地交錯著,在路面上幾乎形成一座『屋頂』,稍頭的新葉微紅而柔軟。風輕得讓人難以察覺,但新葉卻敏感得為之所動。一行五人默默地走著,濃蔭之下,各自懷著心事。」
「她是要打御池路到麩屋町的湯波半屋去。途中,叡山和北山中間這一片天空燒霞通紅,惹得她不禁駐足仰望。以進入晝長夜短的夏季,現在不是落日時分,這天色並不代表寂寞的黃昏,一片真正燃燒似的火焰在天上燎原著。『會有這種天色,生平第一次見到。』千重子在雲蒸霞蔚中掏出小鏡子,瞧著鏡中的自己。『這教人難忘,終生難忘。』叡山與北山在瑰麗的天色下,竟蔚成一身深藍。」
「八坂神社擁有不少信徒,即使宵山節目終了,十七日的花車遊行完畢,仍有其他的節目一一上演,商店展出各式屏風,就曾有人獻出初期的浮世繪、狩野派繪、大和繪、宗達的屏風等浮世繪中也有用普通彩筆繪成的南蠻屏風。在優雅的京都古風中畫出蠻夷,由此看來,京都町人當時是多麼地不可一世。如今,花車上仍保留町人的遺風,這些花車點綴著遠渡重洋的唐織錦,法國Gobeli織、毛織品、金襴緞子、刺繡等,在堂皇的桃山調中,憑添幾許異國風情。花車之中,有不少是當時的名畫家彩繪的,據說,一些車上的鉾柱係使用了當時的朱印船帆柱。」
「八月十六的『大文字』是送鬼的火,據說這是由昔俗演變來的,在以前,夜裏將火拋向空中,驅送遊蕩的精靈回陰府。雖然東山如意岳上的『大文字』是大文字的表率,而實際上,火是分別燃於五座山上的,像:近金閣寺的大北山『左大文字』、松崎山『妙法』、西賀茂的明見山『船形』,上嵯峨山的『鳥居形』,這五座山的送鬼火,依次點燃,其間約莫四十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市區的霓虹燈、廣告燈一律熄滅。從被送鬼火照得通明的山色與夜色,千重子已聞到初秋的情調。」
「據稱,十月二十二日的『時代祭』在祭典頻仍的京都,與上賀茂神社、下賀茂神社的葵祭、祇園祭,並稱京都三大祭典。時代祭雖屬平安神宮,但遊行的隊伍卻以京都御所作為出發點。」
「平安神宮是一千年前的明治二十八年,建都京都時所建造。故乃三大祭典中為時最短的祭典。由於這是慶賀京都躍級為國都的祭典,因此將近千年來的京都風俗演化,以遊行方式展示給大眾。而更為了展示各朝服飾,亦加入該朝代表人物。……隊伍由明治維新時的勤王隊領頭,再來是丹波北桑田的山國隊,最終是由延曆時代的文官晉朝行列殿後。遊罷,隊伍回到平安神宮,在天皇的鳳輦前朗誦賀詞。遊行隊伍既是從御所(譯者按——古時公侯將相的的府邸)出發,御所前的廣場自然是觀賞的最佳處所,秀男之所以約苗子在這裡見面,大半是為了這個理由。」
目前分類:読む手帳 (71)
- Jun 17 Wed 2009 20:49
【札記】川端康成《古都》
- Jun 14 Sun 2009 20:00
【札記】KV
莫札特去世後,沒人知道他創作了多少作品,直到1862年,一位專精植物與礦物學的戈荷(Kochel),經過多年的搜集、研究、整理後,推出莫札特的作品目錄也創作的時間排序。為紀念戈荷的偉大貢獻,莫札特的作品編號前加上了戈荷的姓氏縮寫,也就是我們常見的KV(編號),或是K.(編號)。莫札特從編號KV1的鋼琴小步舞曲,到KV626的安魂曲,有近1千首的創作流傳於世。
——曾智寧:《古典逍遙遊》(臺北: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06),頁29。
- May 04 Mon 2009 21:12
【札記】Longchamp
此處的Longchamp,指的是法國大革命以前,設立於布隆尼森林盡頭並隸屬於聖嘉勒會(St. Clare)的「Longchamp女子修道院」。聖嘉勒會修道院在當時已成為富裕的王宮貴族女眷們的庇護所,每年的耶穌受難週期都會舉行特別彌撒,造成全巴黎上流階級的馬車將修道院門口擠得水洩不通的盛況。以今日的語言來比喻,這是一場重要的新車秀兼服裝秀,更是有錢人炫耀財富的大好機會。
——鹿島茂:《巴黎文學散步》(臺北:山岳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頁30。
- Apr 30 Thu 2009 21:31
【札記】ワビサビ
——孫正華:《風格時代》(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8),頁102。
- Apr 29 Wed 2009 22:21
【札記】Marais
Marais,瑪黑,法文原意是沼澤,如今是巴黎最迷人的新興區域,除了琳瑯滿目的必逛小店,存有法國十六至十八世紀的建築也是必看的焦點。它原是個被嫌棄的區域,直到十七世紀貴族們選於此建立豪宅府邸,讓瑪黑區開始有了朝氣。例如薩維涅(Sévigné)夫人即於此時住入此區。而目前瑪黑區的建築能保存得如此完善,需要歸功於André Malraux,安得烈‧馬勒侯,推動古蹟保存的法令,讓眾多古老的建築於今日尚可得見。
——姚筱涵:《來去巴黎逛瑪黑》(臺北:香草花園創意行銷有限公司,2007),頁106
- Apr 27 Mon 2009 22:00
【札記】Guide Michelin
二次大戰後民生凋敝,米其林指南有一度恢復以開車實用資訊為主,不過很快地又開始提供餐廳評鑑了。隨著經濟逐漸復甦,加上一九六0年代週休二日後,法國人週末時常會外出用餐,這時米其林的推薦往往成為重要參考內容,這段時間裡,米其林也建立起一套完善公允的匿名評星制度。對廚師而言,得到米其林可是至高無上的榮譽,當然另一方面業績也會馬上提高許多。少數摘下三顆星的大廚(二00五年全法國有二十六位)更代表手藝至甄完美備受尊崇,不過同時也要戰戰兢兢地苦思明年如何才能維持三星不墜。為此大廚們莫不使出渾身解數,致力研究提升美食境界的秘法,有人向古人前輩取經,有人從藝術文化下手。而這些年來,被降星的廚師因一時想不開而自殺的悲劇則時有所聞。就這點廚師與每時評鑑緊密又緊張的關係看來,法國菜會有今天的地位,或許可說是拜這種微妙的關係所賜。
——蔡倩玟:《美食考——歐洲飲食文化地圖》(臺北:貓頭鷹出版,2008),頁138-139。
- Apr 27 Mon 2009 21:10
【札記】Gratinée
——蔡倩玟:《美食考——歐洲飲食文化地圖》(臺北:貓頭鷹出版,2008),頁118。
- Apr 27 Mon 2009 20:43
【札記】Tirami sù
提拉米蘇吸引人之處在於多層次的滋味,溫潤香甜的乳酪醬,微苦的巧克力粉,再加上醉人的咖啡與酒香,交織出豐富有對比性的口感。據說義大利原文裡,「tira」是拉或提的意思,「mi」是我,「sù」則是介係詞往上之意,整體的意思就是拉我起來,因此不難想像如此美味的甜點的確有提振人心的功效。
——蔡倩玟: 《美食考——歐洲飲食文化地圖》(臺北:貓頭鷹出版,2008),頁102。
- Mar 19 Thu 2009 21:48
【札記】Pianoforte
——焦元溥:《樂來樂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頁67。
- Feb 06 Fri 2009 22:19
【札記】讀史。
史謂郭子儀:「天下以其身為安危殆三十年。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疾,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終。其將佐致大官、為名臣者甚眾。」
二、
《明史》謂化成年間「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
- Jan 05 Mon 2009 19:54
【札記】貓節
比利時的伊普爾(Ieper)城,每三年會舉行一次「貓節」。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都會裝扮成貓的模樣沿街遊行。貓節慶典進行到最高潮時,會從城樓上拋下許多貓布偶。據說成功接到布偶的人,接下來的三年就可以過得幸福快樂。
——森井由佳著、詹慕如譯:《歐洲迷超市》(台北:繆斯出版社,2007),頁90-91。
- Oct 19 Sun 2008 09:39
【札記】《圍城》
《圍城》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通俗的主題-婚姻問題及知識圈內的各種「八卦」,容易引發讀者的興趣外。另外,錢鍾書的機智與幽默在這部作品中更充分展現出來。錢鍾書以雋永而又辛辣的筆觸,諷刺當世知識分子的毛病,頗有新《儒林外史》的味道。尖銳的筆調,刻劃近代男女的感情,描寫他們徘徊於中西文化之間、理想和現實之間,揭露人性中的良善與罪惡,交織出人們對愛情的期盼及厭惡。
____________
下次要找機會一讀。
- Oct 12 Sun 2008 21:12
【轉錄】你是文青嗎?
最早在老謝blog看到這玩意,不久又在《PPAPER》發現它的蹤跡;近兩天,夜的個版發表了相關文章。所謂「文青」,指的是「文藝青年」。有心人研究了文藝青年的共同特色,出現了此一列表。至於要符合多少才稱得上文藝青年呢?竟也有問題與統計分數酌供參考。不過此元素表的信度與向度有多可信?那可就見仁見智了。套用某網友的定義,其實這列表是一「消費主義的假文青元素」的總匯也說不定呢!請看以下「文青的一百種元素」,請你自我檢驗。
(按:看了以下列表,我發現自以為附庸風雅的我不具有文藝青年的元素 )
文青的一百種元素 \ 出處不可考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文青都愛村上春樹
文青都愛攝影(基本上是單眼或是LOMO底片機)
文青都極瘦
文青褲子都窄的像褲襪
文青都穿極簡但貴的衣服
文青很雷光夏
文青很後搖
文青can't live without converse all star (球鞋品牌)
文青的頭髮不能打薄,
文青都戴看起來沒什麼但貴到不行手工粗框眼鏡
文青喜歡歐洲遠勝過美洲
文青不用wretch
文青都會學法文或西班牙文
文青只看深夜MTV
文青愛去誠品看書
文青在很暗的咖啡館看書
文青不吃便當
文青煙抽很大
文青咖啡喝很大
文青酒喝很大
文青一定要有MAC小白POWERBOOK
文青要會樂器
文青房間一定要有吉他
更高階的文青還會組團
文青都去真善美看電影
文青服裝雜誌都看裝苑
文青的文青雜誌是誠品好讀
文青的房間牆壁一定是自己漆上顏色 (即便是白色)
文青的房間都貼看不懂的語言的電影海報
文青的房間會有奇怪造型的燈
文青的房間牆壁上貼滿各種拍立得或是LOMO照片
文青的房間不是極簡黑白就是極復古
文青的床包組不是IKEA的就是MUJI的
文青的文具跟筆記本都是MUJI的不然就是誠品買的
文青的房間有一整牆看不懂的書
文青的房間有一整櫃玫瑰大眾買不到的CD
文青不打一般便利商店或麥當勞的工
文青打工首選不是誠品就是很暗的咖啡店或小白兔唱片行
文青一年四季要跑許多場音樂季
文青最愛逛創意市集
文青的爸媽最好是醫師律師教授或高官
文青不會大笑
文青永遠很多莫名其妙的煩惱
文青是憂鬱症很大族群
文青不會破口大罵
文青一不小心在自己的世界裡
- Sep 29 Mon 2008 10:46
【札記】《布萊森之英語簡史》
盎格魯撒克遜人不光缺乏文化素養,還是一批異教徒。而且挺離奇的是,這個發現就藏在一星期當中四個工作日的名稱裡:Tuesday、Wednesday、Thursday及Friday,分別紀念四個神祇Tiw、Woden、Thor,以及Woden的老婆Frig。(至於一星期其餘的那三天,Saturday、Sunday及Monday ,則分別取名自土星Saturn、太陽Sun及月亮moon。)
——Bill Bryson著、曹嘉秀譯:《布萊森之英語簡史》(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頁56。
英語幾乎是從世界各地吸收新字:來自印度語的Shampoo(洗髮精)、巴斯克語的chaparral(叢林)、阿爾岡京印地安語的caucus(幹部會議)、中國廣東話的ketchup(蕃茄醬)、海地語的potato(馬鈴薯)、阿拉伯語的safa(沙發)、菲律賓塔加祿語的boondocks(森林地帶)、蓋爾語的slogan(標題)等等。
——Bill Bryson著、曹嘉秀譯:《布萊森之英語簡史》(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頁90。
另一方面,有些字的誕生卻是經由削去字尾的過程。舉mob(烏合之眾)為例,這個字原是mobile vulgus(暴民) 的簡短形式。其他如exam(原為examination)、gym(原為gymnasium)及lab(原為laboratory)等字,也屬於截斷語(truncation),都是十九世紀才產生的,當時流行刪除字的音節。不過,把字削短的衝動可說是自古就有,我們現在用得最普遍的字,有很多都是一整個片語的縮寫,例如goodbye是Gao-be-with-you的縮寫,而hello是古英語hal beo thu或whole be thou的縮寫。
——Bill Bryson著、曹嘉秀譯:《布萊森之英語簡史》(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頁103-104。
- Aug 15 Fri 2008 10:05
【札記】《詩學》(Poetics)
在《詩學》(Poetics)裡,亞里斯多德曾經企圖定義一部好的悲劇所需要具備的因素。他指出,劇中必須有一個中心人物,劇情必須發生在有限的時空範圍之中,而且「主角命運的變化」必須「不能夠是從悲慘到幸福」,而是「從幸福到悲慘」。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兩項更重要地條件。悲劇主角必須是一個不特別好也不特別壞的人,他的道德修養與一般人沒有兩樣,因此能夠輕易獲得我們的認同。他必須同時擁有若干優點和若干缺點,例如過於驕傲、暴躁或莽撞。在劇中,主角必須犯下大錯,但不是出於邪惡的動機,而是出自亞里斯多德所謂的「hamaritia」,也就是判斷錯誤、一時盲目、或者實際上或情感上的失誤。這個錯誤將造成最可怕的「peripeteia」,也就是命運轉折,結果導致主角喪失他所珍愛的一切,甚至必須付出生命的代價。……
觀眾看完悲劇之後最自然的情感反應,就是對主角感到憐憫,同時會因為認同這個角色,,……悲劇作品能夠教導我們對自己避免災難的能力抱持謙卑之心,並且引導我們對於遭逢災難的人寄予同情。走出劇場之後,我們將不會再以自認優越的輕鬆姿態,來面對那些墮落或失敗的人。……亞里斯多得認為,我們對別人的悲慘下場之所以會感到同情,原因是我們不禁覺得,自己也有可能在某種狀態之下陷入類似的災難。
——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我愛身份地位》(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頁164-165。
- Aug 15 Fri 2008 09:48
【札記】藝術的用途?
藝術有什麼用處?一八六0年代的英國一再為此問題困惑不解。根據許多評論家的說法,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太有用。」……
阿諾德(Matthew Arnold)的《文化與無政府狀態》(Culture and Anarchy)一開始便承認,部分對於藝術的指控的確有理。……不過,阿諾德認為,偉大的藝術並非風花雪月,而是一種可以為人生最深重的緊張和焦慮提供解決方式的媒介。……只要看看任何一位偉大藝術家的作品,就可以發現其中的重點直接或間接地在於,「去除人類的錯誤、釐清人類的困惑,以及減少人類的苦難」。所有偉大的藝術家,都擁有「希望讓世界變得更好更快樂的熱切渴望」。……阿諾德最後以一句口號為他的文章作結,而這句話也是本章的基礎概念。他聲稱藝術是「人生的批評」。
——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我愛身份地位》(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頁141。
- Aug 15 Fri 2008 09:27
【札記】盧梭《論不平等的起源》
盧梭在他的《論不平等的起源》(Discourse on the Origin of Inequality)裡問到,儘管大家都早已經有既定的成見,可是相較於現代的工人,野蠻人難道不是比較幸福的一方嗎?
盧梭的論述植基於一種有關財富的觀點:財富的重點不在於擁有許多財富,而在於擁有我們所渴求的事物。財富不是絕對的概念,而是相對於慾望而言。無論我們擁有多少財富,只要我們一再求取自己負擔不起的東西,就等於是越來越窮。儘管我們一貧如洗,但只要我們對自己所擁有的感到滿足,就可以算是富有。盧梭由此推論出,有兩種方法可以讓人更加富有,那就是給他們更多的錢財,或者節制他們的慾望。……如果要感到富有,最有效的方式可能不是設法賺更多錢,而是在實際上及感情上疏遠那些我們認為與自己同等,卻比我們賺取更多財富的人。與其設法超越他們,我們還不如更換同伴,讓自己不必為了比不上別人而煩惱。
——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我愛身份地位》(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頁65。
盧梭接著簡要地敘述世界的歷史。不過,在他眼中,人類歷史不是從野蠻生活進化到歐洲的大工廠和大城市,而是一種退化的過程。人類原本過著儉樸的生活,但有機會找出自己真正的需求何在;現在我們卻一再羨慕各種與自己個性毫不相符的生活方式。在科技落後的史前時代,在盧梭所謂的「自然狀態」之下,人類原本生活在叢林裡,從來不曾逛過商店,也不曾讀過報紙。盧梭認為,那時候的人比較容易瞭解自己,因此也就會去追求圓滿人生的重要面向,進而熱愛家庭、尊重自然、敬畏宇宙之美、對他人感到好奇、喜愛音樂和簡單的娛樂。而現代的商業「文明」則把我們帶離這種狀態,使得我們在一個物質豐富的世界裡深受嫉妒和慾求之苦。
——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我愛身份地位》(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頁208。
- Aug 14 Thu 2008 09:19
【札記】《追憶似水年華》
「我們記憶裡的東西,是因為所依據的完全是生活本身以外的東西,依據了絲毫沒有保留下生活痕跡的形象——在我們生活的一個時期說過的片言隻語、做過的最無關的動作都在氛圍裡;這裡是鄉村飯店的花卉牆上反射出來的玫瑰色光彩、飢餓的感覺、對女人的欲望、奢華的樂趣;那裡是晨曦中大海的藍色煙波,遮掩著猶隱猶現的水妖肩膀般的悅耳的語句。」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 Jul 25 Fri 2008 14:30
【書單】中文百大小說
001《吶喊》魯迅
002《邊城》沈從文
003《駱駝祥子》老舍
004《傳奇》張愛玲
005《圍城》錢鍾書
006《子夜》茅盾
007《台北人》白先勇
008《家》巴金
009《呼蘭河傳》蕭紅
010《老殘遊記》劉鶚
011《寒夜》巴金
012《彷徨》魯迅
051《我城》西西
013《官場現形記》李伯元
014《財主底兒女們》路翎
015《將軍族》陳映真
016《沈淪》郁達夫
017《死水微瀾》李劼人
018《紅高梁》莫言
019《小二黑結婚》趙樹理
020《棋王》阿城
021《家變》王文興
022《馬橋詞典》韓少功
023《亞細亞的孤兒》吳濁流
024《半生緣》張愛玲
025《四世同堂》老舍
026《胡雪巖》高陽
027《啼笑因緣》張恨水
028《兒子的大玩偶》黃春明
029《射鵰英雄傳》金庸
030《莎菲女士的日記》丁玲
031《鹿鼎記》金庸
032《孽海花》曾樸
033《惹事》賴和
034《嫁妝一牛車》王禎和
035《異域》鄧克保(柏楊)
036《曾國藩》唐浩明
037《原鄉人》鍾理和
038《白鹿原》陳忠實
039《長恨歌》王安憶
040《吉陵春秋》李永平
041《黃禍》保密(王力雄)
042《狂風沙》司馬中原
043《艷陽天》浩然
044《公墓》穆時英
045《舊址》李銳
046《星星.月亮.太陽》徐速
047《台灣人三部曲》鍾肇政
048《洗澡》楊絳
049《旋風》姜貴
050《荷花淀》孫犁
051《我城》西西
052《受戒》汪曾祺
053《鐵漿》朱西寧
054《世紀末的華麗》朱天文
055《蜀山劍俠傳》還珠樓主
056《又見棕櫚,又見棕櫚》於梨華
057《浮躁》賈平凹
058《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王蒙
059《玉梨魂》徐枕亞
060《香港三部曲》施叔青
061《京華煙雲》林語堂
062《倪煥之》葉聖陶
063《春桃》許地山
064《桑青與桃紅》聶華苓
065《藍與黑》王藍
066《二月》柔石
067《風蕭蕭》徐訏
068《芙蓉鎮》古華
069《地之子》臺靜農
070《城南舊事》林海音
071《古船》張煒
072《酒徒》劉以鬯
073《未央歌》鹿橋
074《沈重的翅膀》張潔
075《果園城記》師陀
076《人啊,人》戴厚英
077《黃金時代》王小波
078《狗日的糧食》劉恆
079《棋王》張系國
080《賴索》黃凡
081《妻妾成群》蘇童
082《霸王別姬》李碧華
083《殺夫》李昂
084《楚留香》古龍
085《窗外》瓊瑤
086《沈默之島》蘇偉貞
087《白髮魔女傳》梁羽生
088《古都》朱天心
089《尹縣長》陳若曦
090《四喜憂國勸》張大春
091《喜寶》亦舒
092《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張賢亮
093《將軍底頭》施蜇存
094《藍血人》倪匡
09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吳趼人
096《活著》余華
097《岡底斯的誘惑》馬原
098《十年十隱》林斤瀾
099《北極風情畫》無名氏
100《雍正皇帝》二月河
- Jul 24 Thu 2008 09:40
【書單】aNobii